日期:2025-05-02 07:58:24 标签:
最近,央视电影频道播放了老电影《林则徐》和《甲午风云》,这二部电影分别由上影和长影拍摄于上世纪50、60年代,以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历史事件为背影,塑造了林则徐、邓世昌,二位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尊严,近代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优秀影片,在当下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这二部电影在产生的时间、题材的选择、创作的风格等方面既有相近之处,又各具艺术风格,在当时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里,且聊聊我所知道的关于二部电影幕后的一些故事。 一、 创作背景 《林则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于1959年上映。 该片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影片,是上影厂当年精心打造的重点影片,导、演、美、译都汇集了当时上影厂一流的阵容。
导演郑君里是上海电影界的先辈,他的创作风格具有民族化和人文化的特点,他在40年代创作的电影《一江春风向东流》、《乌鸦与麻雀》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美术韩尚义,曾是上影的副厂长,长期从事电影美术工作,由他参与美术创作的许多重大题材的电影如:《南昌起义》《子夜》《雷雨》等,在电影画面上都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和画面美感 ,给观众印象深刻。
主演赵丹自不必多说,除他以外,该片汇集了当时上影众多一线明星,可谓众星捧月,群星璀璨。满清王爷、官僚大臣、广州渔民、抗英义士,每个角色都各具神采,生动传神。 细心的观众可以听出,该片中的一些洋人的声音是由当时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前身翻译片组的几位老配音演员配音。 洋人义律由富润生配音,
颠地由尚华配音,
邱岳峰的声音也出现其中,
几位配音艺术家富于变化,洋味十足的声音也是影片的一个亮点。 《甲午风云》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林农导演,李默然主演,上映于1962年。 由于《林则徐》创作在先,且获得巨大成功,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另一重镇长影也不甘落后。据资料介绍,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就指示长影要对标《林则徐》,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拍摄出一部有影响的影片。
经研究,长影厂决定拍摄以甲午海战为题材的电影《甲午风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导演林农。 林农导演是从延安走出来的一位革命电影工作者,他导演过《兵临城下》《党的女儿》,创作风格注重情节和人物表现,故事性强。该片从1960初确定剧本,在旅顺进行大约半年实景拍摄,到1962年上映,前后经过二年的时间,林农导演不负重望,完成这部可与《林则徐》媲美的优秀影片。
二、 艺术风格 电影《林则徐》以林则徐受命禁烟,与满清官僚和英国鸦片贩子等内外反动势力做斗争为主线,重点再现了虎门销烟、广州陷落、三元里抗英等真实的历史事件,前半部激情昂扬,后半部深沉凝重。整部电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情节的冲击力。 电影《林则徐》把戏曲、绘画、诗歌等传统表现手法自然的加以应用,如林则徐参见道光皇帝的台步,林则徐在清晨推开窗户,晨光破窗而入,在晨曦中打太极拳,与廊下扫叶老人身影的呼应,还有林则徐在送邓廷桢时急步登高,目送远去的舟船,更是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呼之欲出的表现出来。整部电影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和诗画写意的韵味美感。
相较《林则徐》总体情节的波澜壮阔,我觉得《甲午风云》的故事情节更加精练,矛盾冲突更加集中。 导演通过几场重点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如庆功宴揭露方伯谦、天津怒斥罗庇尔、邓世昌请战遭革职,大海战致远撞吉野等,把整个影片连贯起来。影片情节紧凑,冲突激烈、情绪先抑后扬,结尾邓世昌临危不惧,指挥官兵与日舰激战,直至壮烈殉国,更是达到了全剧的高潮。
影片塑造一个不惧外敌、嫉恶如仇、为民请战、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 电影中最引人注目是其中的海战情节,据介绍,该场景是在旅顺海港实地拍摄,在当时物资器材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摄制组克服困难,生动逼真的再现黄海海战的真实画面,水师检阅、单船打靶、海上炮战、舰艇追击,许多场景现在看来仍是生动逼真,惊心动魄,让观众在银幕上领略海战的激烈与残酷。
三、影片结尾 电影《林则徐》的结尾:导演并没有拘泥于林则徐的个人命运,而是以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事迹作为结尾,并配以林则徐策马前行的画面,把禁烟英雄林则徐坎坷的个人命运融入到被压迫人民觉醒和反抗的洪流之中,影片在激情昂扬的气氛中结束,使电影主题更加广阔,意义更加深远。
电影《甲午风云》的结尾:据介绍,当时有二种方案:一是邓世昌叫水手王国成游回刘公岛发动渔民抗倭,二是岛上的渔民耿大爷敲钟集合渔民自发抗倭。但是这二个方案在现实的影片中都没有采用,现在观众看到结尾就是邓世昌驾驶致远撞击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捐躯。 我猜想,导演正是为了避免与《林则徐》的雷同,才舍弃了以上的处理方式,邓世昌壮烈牺牲的结尾虽然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觉,使影片在悲壮的气氛中结束,但这加重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同时也加深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泪教训的深刻理解和历史铭记。
四、 演员表演 电影《林则徐》是赵丹表演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赵丹将其激情澎湃,个性张扬的表演风格融入电影人物的创作之中,银幕上的林则徐正直刚毅,生机勃勃,既威严凛然又潇洒从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位胸怀韬略、有胆有识、不畏强权的政治家的形象被塑造的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赵丹的女儿赵青在一期访谈节目介绍,赵丹当年在此片中坚持用真实桔子代替道具的桔子,以表现人物的真实情绪和生活自然。还有为表演了影片中林则徐被革职除去顶带花翎时那种悲愤的心情,赵丹把这一脱帽的动作反复排练,力求完美,足见其创作态度的严谨和认真。
在1959年,赵丹分别主演了二部电影,分别是《聂耳》和《林则徐》,虽然《聂耳》的表演也很成功,但林则徐的形象更符合当时赵丹的年龄和气质,这个形象和后来《烈火中永生》中许云峰的形象,被公认为是赵丹电影生涯艺术创作的高峰。 如果说选择赵丹出演林则徐顺理成章,那么李默然出演邓世昌就一波三折了。 据资料介绍,当年这个角色的候选人有金山、达奇、仲叔皇等,每个人在形象和名气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呼声。但林农导演偏偏看中辽宁省话剧团李默然,而当时李默然的形象、名气都不被专家看好,说他面部的疙瘩不符合英雄的形象气质。
林农导演力排众议,坚持让李默然出演这一重要角色,于是成就了“邓大人”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现在再看,李默然在电影中表演有明显舞台痕迹,但正因为此,他的表演有一种与众不同气场,深厚的台词功底,挥洒的人物动作,以及他借鉴京剧的表演手法丰富人物形体动作,把邓世昌在天津怒斥罗庇尔时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向李中堂泣血请战时那种披肝沥胆的家国情怀,驾驶致远撞击吉野时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呼之欲出,让观众为之震撼。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大人”,从此成为了李沉默的代名词。
五、 评奖遗憾 1962新中国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揭晓,《红色娘子军》获得最佳影片奖。 当时评选的范围是1960-1961的上映的影片,而《林则徐》上映于1959年,因为时间原因这部优秀电影与评奖失之交臂。据介绍,一向关心电影事业的周恩来总理过问过此事,为《林则徐》未能参与评奖表示了遗憾。 1964年,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内部评选的结果,《甲午风云》与《南海潮》、《停战以后》同为最佳故事片奖,但因为当时政治气氛的原因,这次评奖被取消,这部优秀影片也错失了一次以获奖影片的身份与观众的见面的机会。 但不管怎么样,艺术家们创造这些优秀影片永远留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那些充满生机的英雄形象也还会随着电影的放映继续放射出历史的光彩。 六、 余味 最近网上听过一句话,没有英雄的历史是苍白的。 如今,曾经的英雄已经成为历史,那些塑造英雄的艺术家大多离去。但是,只要还有外部的欺凌和压迫,那些英雄熠熠生辉的形象还会在我们眼前闪耀,那些掷地有声的英雄话语还会在我们耳畔响起,这是历史对今天的回响和警醒。 林则徐:鸦片一日不绝,我一日不离广州。
邓世昌: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老电影还会有人看吗?
我想会的
伍贰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伍贰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4100953号-29